禹王臺是怎樣的景區?
禹王臺,又名古吹臺,位于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南隅禹王臺公園內,最早叫“吹臺”,為紀念春秋時晉國音樂家師曠,取名“古吹臺”。它是中原地區最古老、延續時間最長的園林,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。禹王臺景區擁有古色古香的殿堂樓閣、亭榭牌坊和碑刻。景區內楊柳依依,綠茵蓋地,古木參天。櫻花園、牡丹園、月季園、石榴園、芳春園、菊花園六大園區,錯落有致,風采各異。春賞花,夏納涼,秋觀菊,冬品雪,一年四季風光無限。它是欣賞汴梁八景”“梁園雪霽”和“吹臺秋雨”所在地。
禹王廟建在吹臺的遺址上。吹臺因留有曠世杰作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的春秋晉國樂師師曠在此撫琴而筑。戰國時期,魏國建都大梁,梁惠王對吹臺再次修筑。漢景帝次子劉武被封為梁孝王后,建都大梁。他占據開封這個天下膏腴之地后,便在開封城東南,包括吹臺在內建造了規模宏大、富麗堂皇的梁園,并在梁園中增筑了許多亭臺樓閣。
禹王臺景區內有哪些景觀?
“古吹臺”牌坊
禹王臺南臺階下面入口處是一座門樓式木牌坊,該牌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,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重建。為四柱三樓式,懸山頂,灰瓦,素脊,檐下置五翹斗拱;總高4米許,橫額中書“古吹臺”三個大字,為乾隆時期河南巡撫何煟題寫;牌坊東西植蒼柏兩株,古藤虬盤,向北循臺階20級至禹王臺上。
御書樓
沿牌坊下臺階拾級而上,迎面的是御書樓。該建筑座北朝南,建在高臺上,面闊三間,上下兩層??滴跞辏?694年)御頒禹王廟"功存河洛"匾額,特建御書樓以存匾額。該樓為重檐硬山頂,屋面為琉璃剪邊,前坡有一標心,正脊為花脊、浮雕八條龍,兩端置大吻,餞脊置獅、狃、羊、馬、魚等小獸,墀頭浮雕牡丹,檐下無斗拱,用荷葉墩承托出。上層明脊為透雕二龍戲珠,次間為鳳穿牡丹,下檐無雕飾,明問裝六棣條頭格扇門四扇,兩次問辟坎,精巧秀麗。
禹王殿
御書樓后為二進院的禹王廟,以小巧的庭院和三面外圍回廊連為一體,殿門為一磚牌樓,覆以灰瓦,檐下置一至三升斗拱,萬字椽頭,壁上雕花卉和龍,兩側砌花墻,中間開月亮門,門前臥4只石雕小獅,上書“禹王廟”三字。
禹王臺藏碑
除了御書樓內康有為和張鳳臺詩碑刻、御碑亭內的乾隆御詩碑外,古吹臺建筑群內外的碑刻堪稱一絕,碑刻從明代至民國,真草隸篆,蔚為壯觀。
禹王廟大殿有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河南巡撫劉樹堂摹刻的岣嶁碑。原碑在南岳衡山岣嶁峰上,字跡奇古,人不能識,后人摹刻,經多人識讀認為是夏禹時稱頌禹功的贊歌,其文字識讀多采用明代文字學家楊慎的說法。明代之后大禹足跡所到之處幾乎都有岣嶁碑,此碑摹刻精到,四方碑石,極為醒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