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?
甘南藏族自治州,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,西南與青海黃南州、果洛州接壤,東部和北部與隴南市、定西市、臨夏州毗鄰,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00°46′-104°44′,北緯33°06′-36°10′之間。
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,地處青藏高原、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。版塊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由西北向東南呈傾斜狀。境內山巒重迭,溝谷縱橫,地形錯綜復雜。西南部的積石山系,西北部的西傾山系與南部的岷山——迭山山系形成州境地貌的主要構架。這些由西向東逶迤蜿蜒的高峻山峰與其問的高原闊地,構成了州境西、北、南面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主要地貌區域。境內僅舟曲縣瓜子溝口為最低點,海拔1172米,處整個傾斜地勢的東部箕口。綜觀全州地勢,呈現三個地貌類區,即山原區、峽谷區與山地丘陵區。
甘南藏族自治州具有大陸性季節氣候的特點。光照充裕,利用率低;熱量不足,垂直差異大;降水較多,地理分布差異顯著。全州除舟曲、迭部縣部分地區沒有嚴寒期外,其余地方長冬無夏,春秋短促。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-13℃之間,地域差異很大??偟姆植稼厔菔亲詵|南向西北逐漸遞減。四季氣溫的分布趨勢大致與年平均氣溫相似,由東南向西北遞減。氣溫的年較差一般在20-22℃之間,合作為23℃。
甘南藏族自治州有哪些歷史文化?
傳記文學
拉卜楞寺是古代安多地區藏族文化之大成,不僅是文學藝術的寶庫,也是一個歷史資料、文物的博物館。這座保存著卷帙浩繁的藏文經典、歷史檔案和名著經版寶庫。據《拉卜楞寺總書目》統計,存經籍六萬五千余部,其中傳記類就有380種之多。
服飾
甘南藏族由于長期生活在氣候寒冷的高原上,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,喜歡穿用羊皮縫制的藏袍,藏袍寬大肥長、耐磨保暖,白天束帶為衣,夜晚解帶當被。藏袍一般樣式是領寬,腰肥、袖管長出手面1尺多,下襟長出腳面2-3寸,開右襟。
民居
甘南藏族的住室有兩種。牧民住的是帳房,農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平房。帳房是牦牛毛加工而成的,均為黑色,結實耐用。帳篷中間是長形土灶,左右兩側住宿,上席供奉佛像及經典,并陳設用銅、銀制成的凈水碗和酥油燈。一般帳篷呈四方形,用8根立柱支撐著,有10數根牛毛繩的一端與篷頂拴結,牽另一端至帳外,拴在約一丈遠的木橛上,使得帳篷平展、穩固。帳篷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,頂高1.7至1.8米。頂部正中留一道寬一尺、長丈余可以開合的空隙,打開可以通風、排煙、散熱,合蓋則能防風雨、保溫暖。
禁忌
甘南藏族過去長期受到宗教的束縛,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別多。有的禁忌屬于衛生范圍,如禁忌用自己的茶缸、飯碗在水缸內舀水;忌諱對著人面咳嗽等。有的屬于禮貌等道德范疇,如禁忌背對著人,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。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響,認為與生死禍福息息相關,如不用刀宰殺牲畜,忌吃馬、驢、騾等圓蹄牲畜的肉,禁食狗、貓、老鷹、麻雀、烏鴉等有爪子動物肉,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、炊具宰殺和煮食這些肉類。